2012年中国家具行业十大新闻盘点
进入12月,伴随着“世界末日”的喧嚣,2012年进入了尾声。这一年,家具行业历经动荡,家居卖场频频关闭、宜家代工门、儿童家具新国标的实施等新闻以及家具展会等业内大型活动都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年末岁尾之际,腾讯网·亚太家居家具频道从众多业内新闻中甄选出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十大新闻事件,以此来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与行业同仁在新的历程中共同进步!
十大新闻之一:
北京市家具以旧换新试点
为期一个月的北京市家具以旧换新试点11月30日结束。北京市商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试点前25天(从11月1日至11月25日),参与以旧换新的家具销售金额已达1.06亿元,占同期同类家具总销售额的24.2%。目前北京市商委对于之后的家具以旧换新工作如何开展尚无说法,但大部分试点卖场仍将自行推动以旧换新活动。
北京市家具以旧换新试点工作自11月1日开始实施,政策开始实施后,对家具卖场的销售起到了很好的刺激效果,尤其是期间周末的销售额屡创新高。
北京市商委相关人士表示,自11月1日至25日,5家试点销售企业销售以旧换新家具18584件,以旧换新销售金额达1.06亿元,占到同期同类家具总销售额的24.2%。
据介绍,北京市家具以旧换新试点企业新家具销售截止日期为2012年11月30日,交送旧家具及发放以旧换新凭证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20日,购买人申领补贴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31日。
虽然对于此后的家具以旧换新工作如何开展目前尚无说法,但是尝到甜头的家具卖场多表示,仍将自行推广以旧换新活动,不过补贴从原来的10%减为5%。据了解,居然之家的做法与北京市商务委基本一致,而蓝景丽家定制类柜类产品也可参与补贴。
集美家居公布的数据显示,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集美共成交1476笔,旧家具回收数量近400件,家具以旧换新销售额占同期销售总额的16%。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10%左右。集美家居表示,将对集美自行推出的“以旧换新”和北京市商委推出的“以旧换新”两种方式进行总结,然后制定出一个全新的 “以旧换新”规章制度,继续推行以旧换新活动,补贴额为5%。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一个月的家具以旧换新试点工作成就了多方共赢,推动了家具企业的销售,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若得以长期实施,将拉动上下游和相关行业的消费。
十大新闻之二:
家居企业“双十一”大促销
11月11日的光棍节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是一群人的狂欢。
公开资料显示,天猫和淘宝这一天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完成了对“经济寒冬论”的完美逆袭。此外,京东、当当、苏宁等电商也开展了各种促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销售状况一直惨淡的家居建材业在此次“双11”促销中异军突起,尤以全友家居的表现最为抢眼,成为天猫3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商家之一,创下了家具类电商的最高销售记录。
井喷的销售额
据悉,“双11”家具 类销售业绩排名前八位的品牌为全友家居、顾家家居、林氏木业、芝华仕、酷漫居、和购、华日家居、曲美家具。其中,顾家家居的成交额为6000多万元,较 11月10日非促销日的24668元增长2448倍;排名第三的林氏木业当日仅天猫的成交额就达4000多万元;排名第四、第五的芝华仕和酷漫居的销售额 均超过2100万元。另外,上线仅20余天的嘉宜美的销售额也突破了200万元。11月11日23时30分,全友家居在其企业微博上宣布“已提前半小时完成1亿元销售额,成交笔数逾3万笔。”
透支的消费
从表面上看,全友破亿元,顾家、罗莱、水星、博洋、富安娜破千万元仿佛让家居人看到了希望。但事实上,家居建材业近两年生意萧条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双11”电商大战透支了消费能力。“双11”前后,电商网站的销售额都有所下降,如果查一下各家居品牌的成交量,就很容易看出繁荣的短暂性。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应该是持续释放购买力,保持稳定增长,而不是不断透支。
转型的隐忧
其实,这次的活动价格被压得很低,会给各地经销商带来影响。线下品牌家居实体店的经销商只能作为厂家的“搬运工”,除去租金和员工费用,经销商并没有什么利润可言。这两年家居行业本身就很不景气,由于卖场的无序扩张和租金上涨,经销商本身就已承受了巨大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家居行业的低迷行情已让许多经销商苦不堪言,疲软的需求、上涨的成本、微薄的利润,很多城市的卖场已经过度饱和。而如今厂家直接在网上促销,省去了经销商这一中间环节,所以产品价格很低,传统经销商已经难以维持生存。但该人士也指出,如果没有实体店的经销商作依托,消费者无法在市场上看到实物,厂家也不会走得太远。
不过,对于传统经销商未来该何去何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双11”的繁荣只有一天,接下来应该理性地考虑经销商的生存问题。
十大新闻之三:
家得宝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9月13日,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建材巨头家得宝突然关闭其在华所有门店,声称进行“重大战略调整”。19日,大型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百安居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告上法庭。家居建材行业进入多事之秋。
据统计,从去年8月份以来,仅北京就有12家各类家居建材卖场关门,另外,还有5家卖场正在准备搬迁或撤场。本土家居建材大卖场东方家园、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也都处境低迷,而家得宝此次败走中国,再一次挑动了整个家居行业脆弱的神经。
家居建材业遭遇寒冬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日前公布的行业景气指数显示,2012年1~6月,全国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大幅回落25.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累计达到5539.3亿元,同比下降7.66%,这也是近5年来首次出现增速下滑现象。
家得宝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已经陆续关闭了位于北京、沈阳、青岛的5家门店。6年中,家得宝中国区换了3任CEO,“可以从上到下贯彻执行的战略无从谈起。”一位离职的家得宝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行业利润分配不均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孟国强认为,建材家居业上半年走弱,房地产调控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但外资超市缺乏本土化的运营模式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瓶颈。
家得宝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始终保持着其在国外的模式——超市自选,对于在家居装修方面没有自己动手习惯的中国人而言,全程家装的DIY显然是不适合本土消费习惯,中国消费者更需要的是全程的服务。
另外,家居行业在经历了楼市调控、原材料涨价、通货膨胀、竞争升级等重重压力后,已宣告结束暴利时代。但家居建材行业的利润分配不均也是目前行业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直言,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家居建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现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
有专家表示,国内家居建材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恰好给了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对每个企业来说,现在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能够经得起“寒冬”的考验,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十大新闻之四:
家具行业打假 抵制抄袭风
双叶vs赖氏
抄袭、山寨是家具业内公开的秘密。据业内人士介绍,家具抄袭与国内A货制销运作流程类似。无论国内或国外的重大家具展会,山寨企业必出席,以团队形式通过拍照、购买样品等方式,拿到新款产品的整体外观,然后在其厂内将样品拆分研究,并进行批量仿制。一些打擦边球的企业会在某些外观细节上制造细微区别,最后运输至各个门店销售。
面对部分企业的侵权行为,国内也有不少选择利用专利打持久战的企业。今年年初,深圳富之岛家具的生产者——深圳大富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将河北某家具制造公司告上法庭,最后在河北石家庄市知识产权局的主持下,成功达成调解协议。3月21日,北京皇家现代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带人进入正在深圳家具展参展的森岩家具展厅内打假。皇家方面指称,森岩家具展厅内90%的产品都与皇家家具“艺之坊”系列产品相仿。而不久前,因3款家具与自家的专利家具产品外观相似度极高,黑龙江七台河双叶家具实业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山东济南澳克家具有限公司(赖氏家具)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2512万余元。
即使一些家具生产商已经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但诉讼结果大多都是庭外和解、不了了之。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曾公开解释,家具侵权一般集中在外观设计方面,而外观设计申请专利需要的周期较长,一整套流程下来,约耗时1年。而家具的更新换代频率却很快,或许专利权申请下来时家具已更新换代。
设计师、企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共同构成家具行业链条的整体。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想杜绝抄袭风归根结底还是围绕上述个体下工夫:增强设计师话语权、提高企业自觉意识、协会发挥抱团维权之功效、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唤起消费者购买山寨家具的羞耻意识。
毋庸置疑,想要杜绝抄袭,家具设计师这一环节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家具抄袭旋风已经疯狂地刮入国际设计展。
国内家具企业想要摆脱在国际上的抄袭恶名,深圳市中世纵横设计公司董事长张建民建议,行业需要更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更尊重设计的市场环境,以及更高层次的技工培训。业内人士建议,作为家具生产企业首先要先自觉抵制抄袭,然后政府部门还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只有这样标本兼治,才能根治行业顽疾。
十大新闻之五:
家具企业融资难 多地现资金链断裂事件
受国家经济大环境的下行的影响,2012年国内家具行业动荡不断,深圳格兰帝家居也一度受到影响,自今年9月起,短短几天,关于格兰帝沙发工厂资金链断裂将停产的传言便引起了业界的纷纷议论。事件最后以格兰帝家居成功融资3000万元获得了圆满解决。
80%以上的家具企业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存在诸多困难。包括一些大企业,在资金上也深陷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尤其近两年来,在市场低迷、洗牌加速的形势下,资金到位与否,关系到企业未来是继续生存,还是被行业所淘汰。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急需放宽眼界,灵活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途径一:担保性贷款
家具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许多中小家具企业技术设备投入不高,厂房也多属租用的场地,无法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这大大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为此,我国出现了同同一工业园区企业相互担保,或工业园为企业担保的现象,其目的在于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但执行中也出现不少问题。
对于那些具发展潜力、有明显上升势头而固定资产较少的家具企业来说,通过担保公司担保来取得贷款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途径二: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在具体操作上,风险投资商往往会委托专门的投资中介来操作。
从概念来看,那些刚进入家具制造行业的创业者,如果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利材料、专利技术产品或他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并自信能给投资者25% 以上的年回报率,不妨尝试这种融资方式。
途径三:政府基金
近几年来,政府充分意识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各省市地方政府,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断采取各种方式扶持本土优势产业。在此背景下,我各省市的家具企业都有机会获得政府基金的支持。因此,本土企业应主动和政府方面多沟通,争取政府基金的支持,实现企业效益、地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途径四:民间借贷
不去银行借钱,而是向亲友借钱,这是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加上银行贷款手续过于繁锁,贷款压力大,使得我国民间资本的运作有了发挥的空间。
由于民间借贷得到了政府的默许,我国民间借贷公司开始兴起。担保贷款与银行直接贷款相比简便了许多,不足之处是贷款利率比国有银行高出不少。
途径五:上市融资
对于那些已具备相当实力、正处于做大做强关键阶段的企业而言,股票上市融资不失为一条捷径。目前,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企业想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已越来越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时,上市是许多大型企业不约而同想到的出路。谁能率先挤上“股市列车”,谁就能实现快速扩张和规范经营,同时也能避免“被洗牌”的风险。
十大新闻之六:
儿童家具新国标8月1日起实施
从2012年8月1日起,我国首部儿童家具强制性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其中对儿童家具边角、缝隙、环保指标等都有明确规定,商家如不执行将被禁售并受到处罚。据了解,这次《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不仅在外观上对儿童家具做了要求,重要的是对儿童家具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进行了强制性的要求。
新国标强调防止“八大”伤害
据介绍,新标准重点对3岁至14岁儿童使用的家具产品制定了强制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上:一是防止家具对儿童的碰撞伤害;二是防止家具造成儿童的挤压伤害;三是防止儿童进入家具内部造成的密闭伤害;四是防止家具倾倒对儿童的伤害;五是防止家具玻璃抽屉滑落对儿童的伤害;六是防止家具绳带对儿童的缠绕伤害;七是防止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伤害;八是防止家具产品燃烧伤害。
儿童家具强制性标准实施的“六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儿童在家居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
二是有利于促进我国儿童家具行业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儿童家具市场的监督检查和规范。
四是有利于保护儿童家长的消费权益。
五是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儿童家居安全意识。
六是有利于促进与儿童健康安全相关的其他家居行业发展。
儿童家具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对整个家具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重大影响。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新国标可以让一些鱼目混珠的品牌退出市场,好的品牌会更加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产品,从而推动整个家具行业走向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十大新闻之七:
居然之家首推明码实价
不同于一般的商场,家居建材类的卖场一直展现的是一种拼命打折、不断促销的状态。在国内绝大部分家居建材卖场内,商家通过折扣促销吸引消费者,买卖双方不断砍价、还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商品,明确定价应该是很正常的,但现在家居建材产品的价格,一般消费者很难看懂,商家往往会暗中调高价格,再打出极为优惠的折扣吸引消费者。这种手段现已广为人知,所以,很多消费者在商家给出折扣后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讨价还价。
3月中旬,居然之家在重重怀疑中率先推行“明码实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可以说,确实给家居卖场带来了一股新风。统一明确的定价和折扣让销售过程简化成与商场购物完全相同的模式,只要价格合适,消费者看上什么东西就可以直接成交,双方不用再浪费时间和精力。“明码实价”对于传统家居建材销售模式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改变。
明码实价利于树立品牌形象
都说厂家要有品牌意识,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树立品牌的统一形象,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才是保证品牌立足市场的根本条件。而这种明码实价的行为,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对于厂家来说就是一个维护品牌形象的基本保证,统一的价格体系对应统一的产品档次,这就让现在的家居业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中来。
政策和法律上存在空白
“明码实价”虽然受到诸多人士的欢迎,但还存在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要想让“明码实价”真正落到实处,急需在法律层面上给予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在推行“明码实价”的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开展自治自律,建立相配套的行业公约,自律行规。
虽然“明码实价”还只是在少数卖场和企业实行,虽然还面对很多的质疑和问题,但这项举措的起步无疑给家居建材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不管最终成功与否,这都代表着家具业在行业整合、品牌诚信建设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十大新闻之八:
家居卖场普陷亏损却仍旧扩张
眼下,虽然各大家居建材卖场已展开诸如促销、降租、电商等多重渠道突围,但仍然掩盖不了惨淡的行业现状。国美电器原董事局主席陈晓投资的名巢靓家上海旗舰店就在开张半年后关闭。
外资建材商更是败走中国。以全球最大的家装用品零售商家得宝公司(HD)为例,虽然上周则调高2012财年盈利预期,但中国市场却并不怎么“给力”。去年初,家得宝正式退出北京市场,全国12家门店已关闭5家。
百安居同样未能“幸免”。最高峰时在中国曾开出60多家店,两年后却关掉了20多家店,其余门店在面积上也有所缩减。今年年初,百安居在南京再度关闭一家店,至此,百安居位于南京的门店从四家缩减为一家。
盈利状况不佳是百安居收缩的最大原因。百安居母公司翠丰集团2008~2009年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1月31日,在中国亏损超5亿元。2010~2011百安居中国市场仍处于大幅亏损状态,这是百安居在中国连续第四年亏损。
卖场过剩
值得玩味的是,淡季之下,家居建材卖场扩张的步伐丝毫未减。红星美凯龙就是业内当之无愧的“扩张王”,今年已达到百MALL的规模,并放出豪言称,在2020年要达到全国200家MALL。以百安居为例,经历了约三分之一的缩减后,在上海仍有10家门店。
近几年,家居建材卖场扩张步伐的速度前所未有。全国家居卖场总面积已超过4000万平方米。统计显示,单在上海,就有约120家家居卖场门店。按1万平 方米年销售1亿元计算,目前国内市场年销售2000亿元,也就是说,只有2000万平方米的卖场就足够了,这意味着有将近50%的卖场过剩。
一位本土建材卖场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亏钱也得扩张,因为只有开店才能提高一点租金。”
扩张背后
市场需求减弱,门店效益猛降,为何这些连锁卖场还要硬着头皮扩张?
“靠租金赚钱是目前卖场绑架商家的捷径。”沪上一位知名建材企业高管一语道破其中的“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上海,有卖场的租金每平方米已近300元。在北京,有些卖场100平方米的店年租金将近60万元。
目前,卖场的租金已成为建材经销商的不可承受之重。此前,重庆、南京、郑州等城市都有厂商或代理商从红星美凯龙撤离。居然之家也出现部分品牌撤离的情况。
十大新闻之九:
宜家代工门事件 中国的“宜家帝国”在哪里
今年6月,宜家爆出压榨代工厂、霸王条款、拖欠款项等消息,十几家长期和宜家合作的代工厂集体逃离。9月,长期与宜家合作的十多家代工厂联手模仿宜家模式,建立了嘉宜美家居连锁超市与宜家对抗,并计划3年开200家分店。宜家代工门事件,引发了行业内外对外资家居在华发展的普遍关注。
虽然加上即将开业的上海北蔡店,目前宜家在中国的总店只有区区9家,远远不及其在别国的开店速度,但几十亿几百亿的年收入仍然让中国本土家具企业看红了眼。所以,在每场关乎家具业革新的论坛会上,总会有几个声音在不断的重申相同的观点:中国家具企业应当向宜家学习。但齐白石曾经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与其照搬模式落得“学虎不成反类猫”,倒不如从核心入手,好好想清楚我们到底应该向宜家学习什么。
宜家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购物商城,更是一个娱乐场所。而这与宜家一贯奉行的“娱乐购物”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宜家一直都力图将商场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雅的娱乐场所,所有的产品不仅仅是拿来售卖的物品,更是一种文化:从色彩缤纷的客厅,到风情万种的卧室;它将整个家居搭配都展示给所有的参观者,让你明白,原来厨房也可以清爽利落。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一旦有了购物需求,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充满北欧风情的宜家家具。
目前,中国本土很多家具品牌都已经开始学习宜家的模式,但所展示出来的家居空间只是简单的家具组合,有些搭配明显是敷衍了事,消费者无法从中看到自己想要的理想家居,自然不能吸引到固定的消费群体;同时,缺乏文化的购物环境使得消费者在没有采购需求的情况下,很少会想到去家具卖场逛逛。不要以为宜家的“娱乐场所”完全只是前期投资,当你带着全家老小选择宜家作为休闲之地时,你就很难拒绝它宽敞明亮的餐厅,各式北欧特产以及招牌冰激凌。而跟据宜家发布的财务报告,其餐厅全球的年收入就高达16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某些家具卖场一年的销售额。
十大新闻之十:
中国家具企业首次挺进米兰展
2012年4月17日,米兰国际家具展暨米兰设计周开幕。不同于往届的“看客”身份,中国家具行业首次以参展商的身份亮相展会,50多位中国设计师的80件椅子作品,在米兰设计周场外展核心区域的“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集中亮相,曲美、荣麟世佳、迪信等中国家具品牌分别携多件原创作品参展。
尽管参展效果良好,但从米兰展归来的这些家具从业者深刻反思后,认识到中国家具原创存在三大软肋,即缺失方向定位、缺少文化传承、缺乏风格坚持。中国家具企业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任重而道远。
软肋一:缺失方向定位
缺失方向定位是包括荣麟世佳总经理戚麟在内的家具界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的问题。“中国设计和意大利设计完全不是一个方向,中国的设计还停留在功能的改进、色彩的搭配上,而意大利设计则转向了材质的变革,在遵循实用和舒适性的基础上,用环保材质做家具,引领更先进的生活方式。”
在米兰家具展上,环保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家具,曲美家具总裁赵瑞海也见到不少。他十分认同戚麟的观点,不过他强调,家具原创设计方面,功能、色彩、款式上的突破不能缺乏,只是国外同行早已经不局限于此,开始从材质上求创新了。
软肋二:缺少文化传承
不仅方向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就连国人最常提及的文化传承,中国家具企业也远不及洋家具企业,用戚麟的话说,中国家具的文化价值不高,卖家具就是单纯卖家具,根本不像外国同行们那样卖文化,善于用文化包装品牌、产品和设计。
如何对“年轻”的品牌赋予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荣麟世佳的方法是做有文化的产品,正如此次赴米兰参展的11件“京瓷”系列家具一样,罗汉床、贵妃榻、圆茶凳,有中式家具的影子,产品在尽显古典韵味的同时又不失时尚之美,赢得了众多老外的青睐。
软肋三:缺乏风格坚持
2011年,因为担心产品被抄袭,洋品牌FENDI在米兰家具展上公然拒绝中国设计师和家居从业者入内参观,这样的“礼遇”当时让前往米兰观展的中国家具业者羞愤不已。时隔一年,如今以曲美、荣麟世佳、锐驰为代表的中国家具企业纷纷将原创产品带到了米兰展示,一扫中国家具设计只会抄袭的历史,让人倍感扬眉吐气。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对戚麟、赵瑞海等家具人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今后在原创的基础上,产品风格无法坚持。“不是把某一种风格的产品吃透,而是为赚钱随意改变产品风格,这也是我们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所在。”戚麟指出,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风格的产品,同时要保持品牌的个性。